膜分離應用杭州茶葉研究院使全價利用茶資源成為可能
2014-04-16 19:03:27
admin
358
據第一茶葉網2012年10月11日訊 秋日的微風中,記者就中國茶葉科技的過去、現狀與未來向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張士康展開了長達1個小時的采訪。
傳統茶業是現代茶業發展的基礎,現代茶業則是傳統茶業的突破和發展歸宿。中國茶產業面臨的現實困境有兩方面:一是功能浪費。在傳統茶業形態下,只有約9%的茶葉功能被我們利用,超過90%的資源功能白白浪費了,這使全價利用茶資源成為必要,而膜分離、超微粉、超臨界萃取、改性技術、分離重組等相關科學技術的產業應用使全價利用茶資源成為可能。二是供需失衡。僅以2010年的數據來分析,在全球范圍內,市場上的茶葉供應量是330萬噸,而現實的茶葉消費量不超過300萬噸,這中間30萬噸的消費冗余,即是約10%的產能過剩。這個比例還在逐年擴大,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改變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茶業界要依靠科技創新,把浪費的茶葉功能利用好,把過剩的茶葉產能消化掉。
為此,中茶院倡導傳統茶業要從茶園基地建設開始,推進從茶園基地GAP(良好農業規范)建設-加工制造環節GMP(良好制造規范)建設-MC(營銷渠道)建設的優化發展路徑,同時應用現代技術將茶葉進行綜合利用和深度開發,從根本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張士康說,現代茶業要以“全價利用、跨界開發”為理念,要變喝茶為吃茶、用茶和賞茶。
要落實這個理念,需要從三個層面開展工作:一是關注交叉學科的技術進步,利用相關學科的科技成就;二是要跳出茶葉研究茶葉,拓展茶產物的應用領域;三是變“加工”茶葉為“制造”茶葉,設計茶葉特征功能模塊,制造個性化的終端產品。
近10年來,從整個中國茶產業來說,取得的成果在傳統生產加工方面,研發了新型茶園耕作、茶葉采摘等機械,開發了系列生物農藥,研制了一批自動化茶葉加工設備等;在現代茶業開發中,則研制了茶飲料、食品添加劑、保健品等系列產品。
從中茶院的具體工作來說,一是在傳統茶業領域開發了一系列市場反響良好的新產品,如花香型蒸碎茶、脫咖啡因茶、低氟磚茶、菌菇茶、花草茶等;另外在深加工領域則開發了茶酒、茶葉餅干、茶葉月餅、紅茶牛肉醬、姜米茶、茶多酚片、茶黃素膠囊、茶葉籽油等產品,其中部分產品已經轉化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張士康說,今后中茶院的研發工作將繼續圍繞傳統茶業和現代茶業兩方面來開展。在傳統茶業上,進一步對茶葉加工工藝和裝備進行研發,尤其是茶葉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加工裝備的研制;在現代茶業上,繼續改進和提高茶葉營養和功能成分的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將茶應用于食品、日化、醫藥等領域,開發出更多的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