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安康天源植化自主研發膜分離工藝提取中藥中間體
據陜西傳媒網2015年3月6日訊 從得天獨厚的中藥優勢資源出發,陜南中藥產業理應發展壯大。但現實的情況是“既沒有在整體上形成類似于安徽亳州、江西樟樹這樣享譽全國的中藥材地域品牌,也未能打造一個年產值過10億元的中藥產業龍頭企業,‘秦巴中藥’這一優勢產業亟待扶持、振興與發展。”安康市工信局副局長盧浩說。
中藥材產業化的發展,對于盤活中藥地存產量,穩定農民收入增長,以及充分發揮陜南優勢資源、構建陜南現代循環產業體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陜南三市中醫藥企業共計71戶左右,其中,安康市為28戶,漢中市為24戶,商洛市為19戶。
對于當地中藥材地存量起到重要消化作用的,是一批陜南當地的醫藥中間體提取項目。目前,漢中市有中間體提取企業6家;安康市共有醫藥中間體企業21戶,2013年共實現產值43.8億元,占全部生物醫藥產值的88%。
例如:在陜南黃姜產業的循環發展上,商洛市金川封幸公司的國家清潔生產試點,促成了規模化甾體激素中間體生產的標志性項目;以及位于漢中洋縣有機工業園的志建藥業科技公司,年產值達4000萬元,是陜南獨家具有基地和專業銀杏黃體酮先進提取技術的企業。
由于國家食藥監總局135號文件已做出規定:醫藥中間體不用申領藥品GMP和藥品生產批準文號,只用在省級部門進行備案。安康市工信局副局長盧浩說:“這對陜南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機遇,將鼓勵更多的企業和社會資金關注并投資植物提取,也要應對產業結構調整的行業洗牌效應,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聯系,與中成藥生產企業進行戰略合作。”
在中間體提取業中成長起來的,還有這樣一家特別的企業,因為它用了6年時間對單一中藥品種顛茄,取得了“國內定價權”。6年前,這家企業開始顛茄產品研發,至今已占據國內單品種市場的70%,年出口日本達2000萬元,顛茄產品的企業標準高于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河南羚銳、修正藥業等知名藥企,也都與這家企業展開了合作。
在安康市江北生物科技工業園區,天源植化企業負責人王磊說:“中藥材種出來賣給誰,國內外市場很大,但我們能拿回來多少,這個問題很關鍵。中國的中藥出口,目前80%是以提取物的方式。我想陜南中藥在幾個品種上把產業繼續做強,比一味做大更有價值。”
“濃縮大地精華”,被作為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其自主研發的膜分離生產工藝,還是安康所有中間體提取企業中的第一家。多年來企業在金銀花、葛根素、絞股藍等提取上不斷探索,*終鎖定在顛茄這一產品上,已經走出了陜南中藥材“小品種、大市場”的突破,具有參照意義。
秦巴中藥,怎樣持續擴大“市場份額”?王磊認為:“我們對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路,必須要轉變的是:無論什么樣的產品,都是先有使用方,再有生產方。要先看準市場需要什么,沒有市場沒有使用方,我們的生產方以及種植方等等,什么意義都談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