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川西氣田地層水綜合利用站破解高氯廢水難題
2014-05-14 18:34:28
admin
284
據中國石化新聞網2013年10月14日訊 雪白的鹽堆、清澈的池水,這里不是鹽廠,也不是魚塘,而是川西氣田地層水綜合利用站,該站是全國首個利用制鹽技術處理地層水的站點。清潔生產技術的運用,使川西氣田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氣田。
天然氣在開采過程中會產出大量地層水,直接排放存在環境污染的風險。川西氣田地層水礦化度高,如何處理得當顯得尤為重要。
稀釋排放會污染地表水,不可行;回注地層,位置難尋且效率低下,也不可行;用膜技術過濾廢水,猶如海水淡化,成本過高難以承受。經過一番研究論證,西南油氣田首次將真空制鹽技術引入高氯廢水處理領域,采用真空蒸發工藝,將廢水中氯離子、鈉離子結晶成鹽、二次蒸汽冷凝成水外排。
“站里每天處理360立方米地表水,生產工業用鹽20噸,不僅解決了廢水處理難題,實現了達標排放,更變廢為寶,形成雙贏。”川西采氣廠廠長江健表示,該站的運行成功表明將輕工業制鹽真空蒸發技術運用到氣田地層水處理領域方向是正確的,促進了企業的清潔生產和資源回收利用,為建設綠色氣田提供了一條新思路。下一步,西南油氣田還將與地方合作,對熱值較高的處理水進行綜合利用。
在川西會戰中,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是增儲上產的“撒手锏”。然而,大規模壓裂平均單井用液量在2500立方米以上,壓裂返排廢液給污水處理帶來了環保和經濟的雙重壓力。
按常規,一口井的酸化壓裂需要2000立方米壓裂液,耗資約100余萬元,壓裂完成后超過60%的返排液需要處理,每立方米處理費為180元。如果壓裂返排廢液能重復利用,不僅大大減輕環保壓力,又能使壓裂返排廢液變廢為寶,降低壓裂液購置費用。西南油氣田工程技術研究院的科技人員抓住這一核心課題,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形成了壓裂返排廢液循環重復利用技術,使壓裂返排廢液再獲新生,實現了綠色壓裂和低成本壓裂,成為建設綠色氣田的典范。